ROG 幻X 2023 测评来了,轻薄的六边形战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surfacego 评测 ROG 幻X 2023 测评来了,轻薄的六边形战士

ROG 幻X 2023 测评来了,轻薄的六边形战士

2023-04-07 09: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去年春节大路哥弄了一台工作站,今年嘛应该给我的轻薄本换新了。

因为这台轻薄本我从2019年双十一入手到现在已经用满了足足有3年,和我以往的日操有点不一样。

因为我以前写过一篇回答:

其实我的玩法一直都是这样玩:

一台笔记本通常用一年,然后换新;这样的优势是折价其实不多,只要自己买的不是坑机,而我自己可以避免这一点;其次这种机型滞后一代比较好出货;最终你保证箱说全,和足够有用的信息很好卖。

这种操作的基本要素在于尽可能有效降低损失,否则黄金时间过了以后不好卖、卖的价格不好。

但是入手这台联想的Yoga有点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我简单说说:

在Yoga之前大路哥有一台惠普的游戏本,用于开发和项目,主要办公室且没有出差需求;所以后面岗位变了需要出差和轻便操作(我早就背不动太重的游戏本,所以游戏本的需求是固定办公),也就有了这台官翻的Yoga(原价7000多入手4000多),所以性价比还是很高,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且非常商务,买的时候其实也想着一年后准备换掉,能3000出没任何问题。

但是问题就出在后面,大家都经历了这么3年:什么家里蹲就算了、基本工资减半啊。

我其实还好,大路哥有副业影响不大,但是市场上大家没钱,你卖不出去啊,所以就一直用。

而今年经济的复苏我是有信心的,所以Yoga该出手了,出手值钱得有替代。

于是元旦后的CES 2023会展我就在关注新品,一出场我就被新款的幻X吸引了,不过这个还不至于就要下定决心拔草,但是在观望了差不多快两个月一直没有合适的竞品,所以最终就敲定它啦。

大路哥入手的是幻X 2023款顶配,之所以选择顶配是对ROG今年的表现非常有信心。

而在拿到后做了大量的基准测试后证明了我的选择没错。

幻X是ROG非常赛博的一款轻薄型游戏本,我原来对它的定位是轻薄本,但是实测后我要纠正这一点,它就是轻薄游戏本,实实在在的游戏本,暂无竞品的轻薄型游戏本。

所以大路哥准备写这篇测评,来分享给大家,如果有同类需求,可以重点考虑。

基于什么定位和需求?

我个人的定位无非三点:

够轻薄,因为30岁以后背不动重的;够性能,能用三五年不落伍,我原来那套一年一换已经不能用了;刚需够用,颜值天花板,赛博天顶星。

我说说为什么第二条为什么一年一换不适用了,我相信大家也好奇。

既然读者都是老铁,我们说说真心话。

其实在十代Intel以后,笔记本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我们并不需要频繁的更新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需求,笔记本的性能上严重过剩;所以你会发现这两年的轻薄本也好、游戏本也好很多设计上都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出现两个极化:侧重续航和满血输出。

续航的提升

我原来那个Yoga的时代就是轻薄本能4小时以上工作就不错了,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

不插电的笔记本根本没法用,用PPT都卡,因为本身主频就不高,不插电还降频。

虽然续航是保证上去了(因为以前的笔记本就2小时都不错了)但是不能用也是很烦恼的。

所以以前大路哥为这个轻薄本准备了45W输出的大号充电宝,后来还升级了65瓦更大的充电宝:

虽然这款羽博还用于路由器户外测试,但是你就知道以往的笔记本有多尴尬。

不过Intel在推出了“雅典娜计划”以后就改善了,这个雅典娜计划就是EVO认证:

即要保证续航,又不能为了续航而性能不够用。

我虽然说人不能既要又要,但是Intel确实从这几代的表现来看它居然做到了既要又要。

所以在续航方面和性能方面优化得越来越好,这也是Intel等芯片厂商和笔记本厂商以及系统厂商微软三方的共同磨合,共同努力来实现了,突然有点羡慕现在的小年轻了,为啥?

我们把所有的坑都踩过,他们直接拿到就是最好的那种,能不羡慕吗?

满血的输出

而在满血输出方面也得益于英伟达这家目前宇宙最顶的显卡厂商的温控和能效比,从10系列开始散热越来越好、对于功耗的需求方面也一直控制得相当不错;再加上这两年笔记本厂商在散热方面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那么对于消费者而言来说,你只要钱到位,拿到的成品就相对更为满意。

比如华硕玩家国度旗下的笔记本,动不动已经是“暴力熊”液金散热标配,各大厂商的什么“冰川架构”散热系统,听名字就看起来很牛逼的样子;均热板也越来越多的在高端笔记本上使用。

你原来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居然也变得家常便饭。

所以最终还是回答大路哥常说的那句话:

钱到位了、东西买对了,最后如果会用那么肯定不会有问题。

大路哥不推荐垃圾,东西肯定可以买对;大路哥还会告知你一些实测的细节和使用心得,那么是为会用;所以最终的问题还是交给各位看官,钱能否到位(❁´◡`❁)选型思路和困惑

那么下面我来分享这款玩家国度ROG今年的新品幻X 2023的选型思路:

目前幻X 2023款包含3款不同的独显机型,大路这款是顶配,但我会基于实测的数据和官方公布的其它机型的数据有云对比的细节,方便大家后期的最终选型,尽量的刚需够用和该花的钱一分不少。

选型思路

三款标配均为Intel的i9-13900H(比HX弱点),其它基本一致,不同在于显卡:

RTX 2050款丐版,10999元;RTX 4050入门款,12599元;RTX 4060顶赔款,13499元。

大路哥之所以选择顶配很简单,和中配就相差900元,为什么不一步到位?

因为官方下面的这个参考数据,这种数据专业厂商是不会作假的:

大路哥在后续实测中获得的上述两项基准测评比官方的数据更高,我们基于“Time Spy”的跑分对比来说其实很简单,RTX 4060相比4050提升了12%((8716-7753)/7753),为什么要为了这12%的差异多花900元而更值得呢?大路哥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

当你用RTX 4050款玩《赛博朋克2077》的时候,基于原生的2560*1600分辨率平均帧率只有55FPS怎么办?你就会一拍大腿,我要是当初选择RTX 4060的版本一定就超过60FPS了。

毕竟这台幻X可是16:10(所以是2560*1600分辨率)的屏幕,且刷新率为165Hz的星云屏哦。

再退一步讲,如下规格对比:

可以看到显存方面只有RTX 4060满足8GB哦,你如果要玩《荒野大镖客》或者《古墓丽影》之类的游戏对于显存是要求很高的哦?基本上属于8GB起步,那么6GB显存就会有门槛瓶颈问题。

你可能会说,这款幻X 2023款的RTX 4060能玩上面两个3A游戏?

当然可以了,要不前面我不会说这是轻薄型游戏本了,实测如下:

如上是《古墓丽影之暗影》自带的基准测试,基于幻X的2560 ×1600分辨率,平均帧105哦!!!

测试的时候没有膨胀,只选择了高画质,但没想到这个结果很出乎意料。

而且《赛博朋克2077》的效果更意外:

这里的画质是“高”,平均帧能达到96是因为有DLSS 3加成

我就问你这个效果能不能玩?算不算游戏本?

反正众所周知普通的轻薄本想都不要想,但是幻X 2023顶配确实是游戏本,实至名归。

所以到了这里这900你加还是不加?一万多都掏了,差这900吗?

当然我知道还有一些朋友会有困惑,所以下面是困惑环节:

选型困惑?

大家看过参数应该知道这款幻X 2023全系标配一个130瓦的C口适配器。

我们先对比下这款官方适配器和联想拯救者出的135瓦氮化镓有什么区别,如下图:

可以看到幻X的电源适配器略大,拯救者氮化镓略后,便携方面拯救者完胜。

但是如果幻X使用这两不同的适配器会不会有什么差异?

这部分的对比请参考下面的【基准测试】下的【3DMARK】测试部分有对比。

另外可能还有一些网友对于这款16:10的触摸屏有一些疑惑,理论上16:10更适合办公,也实现了更好的窄边框视觉效果,但是游戏支持这样的分辨率吗?我这边实测的大部分游戏都是支持的,不管是《赛博2077》还是一些小游戏,都可以自动适配这种分辨率,不会导致上下两个大黑边。

这些困惑就到这里,如果你有别的困惑可以评论区留言,我这边看到自会解答。

下面我们还是开箱,然后是相关基准测试的完整分享,供大家参考。

开箱展示

由于幻X是轻薄本,所以外包装很小,黑色的牛皮纸包装和一般的轻薄本差异不大:

内部包含主机和电源适配器两个部分的组合,主机独立包装是一个有弧度的赛博银方盒:

盒内包含主机和键盘,默认一体式磁吸,也可以更好的保护主机,侧边为手写笔:

这个是后面拍的,懒得放回去了

主机和电源部分有泡沫保护,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牛皮纸外箱保护。

展示

开箱后置于桌面非常舒服:

唯一的缺陷就是自带支架+分体式键盘,由于屏幕过重无法使用笔记本支架垫高屁股使用

键盘灯加后面的透视后窗可以支持ARGB同步灯效;而且有一个细节,当你合屏后默认应该是睡眠或者关机,透视后窗会开始跑马灯,直到散热风扇排除热气后灯效关闭,这样就不用特别的确认是否成功睡眠或关机了,而且除了这点以外还有一些细节的设计非常有意思,比如170°开合支架右侧有一个凸出部分:

这样开合的时候会非常方便,不过有了这样的设计后,右侧放包里就最好不要放包的底部。

同时右侧包含的开机键采用凹入设计,避免误触,和音量调节键形成鲜明对比:

另外,A口的USB置于右侧好评,左侧近包含一个C口雷电4和扩展坞专用口:

其实如上图所见,开合支架并非方正,而是基于赛博科技美学,配合透视后窗非常具有未来感:

因为主机和屏幕在一起,所以涡轮风扇的冷风进入量不受任何遮挡和干扰,顶部热风排除更好。

所以基本不用担心这款“轻薄游戏本”的散热能力,不信我们看专业数据:

如上图10分钟持续FPU烤机,顶部出风口为42°左右,边缘集热部分最高也不过48.7°。

而此时整个屏幕面板的温度一点都不高,如下图:

而日常使用的情况下温度更低:

这些都得益于散热孔也非常的大:

因为开机中有风排除,所以也不用担心这个顶部的散热孔进入灰尘,你不要主动喷水就行了(❁´◡`❁)

涡轮风扇吸风口的设计也非常有意思,并不是简单的开孔,而是非常有设计感:

而背面其他区域的散热孔都是量身定制:

最后背面这块合金机身其实非常有讲究,用官方的话说就是:高密度(自然硬度极高)。

硬度非常高,为什么我知道这个呢?倒不是因为看宣传图的介绍。

因为这款幻X基于二合一分离设计,所以屏幕的顶部和底部都有强磁,所以导致这个背面也有吸力,而且吸力很大,所以在尝试拆开M.2专用盖板的时候一个没注意,直接把螺丝刀批头“吱”的一声就打过去了,当时内心一惊,刚买的啊,不会刮花吧?结果仔细一看,一点痕迹都没有,这就是硬度高的好处:

因为这种设计的轻薄本不方便拆卸,所以幻X特意单独预留了唯一可升级的固态已拆卸盖板,方便更换固态,不过这个尺寸你也看到了,仅支持2230尺寸规格的固态硬盘,目前可选2TB的固态不多。

当然你非要把它按在地上摩擦,当我没说。

键盘方面的设计类似于微软的Surface分离式键盘:

因为我自己买过三代不同的Surface,所以很熟悉这个:

这样一看商务感气息又回来了,本身也可以作为保护套,最后再来一张侧面图收工:

三模鼠标用起来场景更多

开箱的部分就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这款轻薄本的续航也是十分关心的。

续航

续航方面我花了10多个小时来测试,首先分为独显模式的混合输出下,这是比较常见的操作:

三档模式中选择为“性能”,最终成绩如下报告:

作为仅有56Wh电池的轻薄本来说,基于独显混合输出后达到1小时41分的成绩。

在测试续航方面我的操作是先充满电,拔掉,然后迅速设置亮度和音量:

亮度方面为30%,折合500尼特为150尼特,这个亮度在非强光下办公没有任何问题。

音量方面基于外放喇叭,设定为20%。

因为这个续航测试会一直循环的不断点开和关闭播放视频,直到电量耗尽电池保护关机。

关机后重新接上电源适配器后续航测试工具会开始计算和校验,最终获得一个真实的续航成绩。

而在静音模式+集显模式中续航十分不错:

最终获得一个6小时9分的成绩,毕竟它只有56Wh的电量:

如上图基于AIDA64检测的电量数据,幻X 2023款的电池我这款实际为57Wh。

不过就整体而言这个续航是非常不错的,相比12代Intel来说提升不少。

Tips:因为用完电充电需要1小时左右,所以整体续航测试花了差不多10小时。

接下来分享基准测试的成绩,也是大家更关心的数据:

基准测试

基准测试包含多个维度,比如烤机,而烤机又分了多个细节方面的测试对比。

毕竟这是一款轻薄型的游戏本,很多方面并没有大尺寸的游戏本那么满血,疑点更多,所以更多的细节方便大家更为了解这款幻X 2023,比如插电烤机、拔电烤机,静音、性能、增强模式等。

模式切换可以使用FN + F5组合键切换,它的切换顺序略有不同:

静音/性能/静音/性能/增强,相当于要两次性能切换后才会激活增强模式,也就是狂暴模式。

烤机

那么狂暴模式的烤机噪音大不大呢?我们可以一起来感受下:

如上图,模拟日常的钢炮需求,CPU烤机6分钟后稳定在65瓦左右,靠近屏幕的声音为52分贝左右。

参考上面的分贝值,大概就是中雨的声音,比日常交谈的声音还低。

那么原厂电源满血烤机FPU能达到多少呢?比较接近Intel官方宣称最大睿频功耗数据:

作为一款移动级处理器,Intel说最大满血能达到115瓦,堪比桌面级,想想都感觉不可能。

但是如上图,作为一款轻薄本分分钟拉到95瓦的水准,难怪单核多核跑分都那么高。

Tips:上图中鸡血95瓦持续可以达到约50秒左右,后续稳定在65瓦左右。

CPU-Z基准跑分

如下图实测数据:

跑分上介于桌面级的i9-11900K和i9-12900K之间,单核方面和桌面级i9-13900K差异不大。

Cinebench基准跑分

玩家国度幻X 2023官方分享的数据是基于R20,如下:

上图结果是单核791多核7443的实验室数据,不过我跑的没那么高,如下:

不过好在差异上不足以拉锯到10%的差异,还是不错的。

另外CinebenchR23跑分如下:

PCMARK10

这项测试是我们日常的办公测试环境,我做了集显(核显)和独显切换的对比,如下:

可以看到两者之间主要的差异在于生产力和数位内容创作,而在“常用基本功能”的办公方面集显略有优势,比如在视频会议和应用启动上,视频会议方面Intel的13代处理器本身就有VPU之类的加成。

所以日常在非游戏和视频剪辑等需求下切换到集显反而更有效率。

本质上不会有太大差异,甚至反而更好,网页浏览方面PCMARK有3D浏览的环节,会有细微差异。

Procyon办公基准测试

而在另外一种办公基准测试中,基于混合显卡模式下测试得分也不错。

Procyon视频剪辑基准测试

Procyon我还做了视频剪辑的测试,得分方面也十分不错:

另外上面我也贴出了渲染整个流程中的温度和负载监控数据走势图,可以看出整个渲染过程中CPU的介入不算太高,但是温度却一点不低,这个大概率和均热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就渲染的跑分来说并没有影响整体的成绩,所以也侧面印证了幻X 2023的散热设计上非常优秀;从而也保证了显卡方面可以更好的输出,所以整体上导致幻X 2023在游戏中和渲染中都有不错的表现。

所以原则上CPU支持短时间鸡血95瓦,独显最大65瓦输出后CPU应该是最大45瓦的调整。

毕竟在外接电源方面仅为130瓦,但是哦,笔记本本身是有电池加持的,所以最大负载会有瞬间高于130瓦的情况,而且我这边不止一个软件有这样的监控,都是瞬时拉高,然后下来,如下图:

如上图可以看到CPU日常65瓦左右,但有瞬间突破190瓦的现象。

如果你的监控基于1000ms频次,那么捕捉不到,如果基于100ms或500ms就有机会抓捕到。

3DMARK基准测试

这里大路哥同样做了集显和独显输出的对比:

我们在独显方面就现有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到最高分为11908,也就是幻X 2023顶配相比游戏本中同款RTX 4060显卡的表现可以达到80%的性能,对于这样1.2公斤不到的轻薄本来说是很不错的。

而这20%左右的独显性能牺牲我觉得可以接受,毕竟两三公斤的游戏本我真的背不动。

讲到背不动这个话题,那么我们没办法避开另外一个设想:

使用原装充电头和旅行氮化镓充电头会有什么性能区别吗?

原装电源适配器130瓦氮化镓基于PD 100瓦最大只能100瓦供电

我同样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我最终做了一次测试,基于上面的Time Spy作为参考:

使用氮化镓PD 100瓦差不多就是再缩水一点的RTX 4050水平,其实这段时间我一般没有玩游戏什么的需求我都是带的氮化镓65瓦电源,因为更轻便啊,完全够用,也能满足供电。

但是相信对于大多数玩家看了以后都是如果玩家国度出自家适配的130瓦氮化镓,500一个都买。

虽说联想拯救者自己出的135瓦氮化镓也不算小,但总归是更小一些。

Tips:仅使用官方原装电源适配器模式下才可以激活“增强”模式。

如上图在Fire Strike基准测试中的成绩目前还没有太多数据,所以3DMARK这边并没有提供平均分和最高分作为参考,但是大概率会和上面的Time Spe差异上相当。

独显方面我还做了Speed Way的测试,该测试必须拥有独立显卡,而且显存太低还不让测试。

实测的分值2221为最高分的83%左右的性能,和我们前面测试的数据基本一致。

而在如上的光追测试中,相比6280的最高分达成了81%左右的性能,所以对于这款65瓦释放的独显轻薄本来说,相比ROG魔霸、枪神之类动不动130瓦以上的独显输出来说,能效比更好;而且仅仅牺牲了不到20%的性能,但是重量上和轻薄方面就全面碾压了,可以说幻X 2023顶配就是一个六边形战士。

所以我觉得相比魔霸枪神而言,这一万三基于我的轻薄需求上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注意ROG的魔霸仅有i7款,只有枪神才有i9的选配。

而对于幻X这种轻薄本来说,标配了165Hz刷新的星云屏属于锦上添花。

比如在幻X 2023上玩《CS:GO》基于2.5K肯定是完全用得上的,而且画质拉满。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实际游戏上的表现:

游戏实测《古墓丽影之暗影》基准测试

首先看设定上幻X 2023款的屏幕基于16:10,所以和部分2.5K分辨率略有不同:

也就是说高度上更长一些,理论相比2560 x 1440下分值会略低一点。

如上平均帧稳稳的在100FPS以上,如果我们设定为1080P,这个分值约提升33%:

另外可以发现两种分辨率下测试GPU受限并没有额外的压力,属于游刃有余。

《赛博朋克2077》基准测试

而在2077中得益于40系列显卡的DSLL3加成,帧率的提升明显:

打开光追后平均帧贴近60FPS,而关闭光追后帧率近乎达到100FPS的平均帧。

以上测试均为1600P即2560 x 1600分辨率。

最后可能大家会问我凭啥这款幻X 2023能称之为六边形战士?我觉得这一点除了华硕之外,Intel和Nvidia双Buffer加成也功不可没,因为我手上刚好有一块桌面级的RTX 3070 OC显卡,我就搭配我的i7-12700跑了一次和上面一样配置的基准测试,如下图对比:

都把超级光追打开,也都把DLSS打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幻X是4060显卡所以是支持DLSS 3.0的,加成方面会更猛,所以刚好贴近了桌面级RTX 3070的水平,没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所以我已经准备把我的工作站卖了,玩毛线的PC,轻薄游戏本就够了。

细节补充

作为一款高端拥有雷电口的轻薄本肯定是可以支持一线连的,比如我的65瓦反向输出就可以用:

另外我的显示器有扬声器支持,所以接入后可选外放设备为显示器:

奥创中心

使用华硕的主板或者笔记本都离不开“奥创控制中心”,不同的设备和组合奥创的功能菜单也会不同。

如上图奥创首页中大部分数据仅作为展示和当前激活状态,只有我蓝色区域圈出为可操作。

比如扫描加入后的游戏可以在这里启动,而对应官方宣称双显三模自由切换并不是完全的自由。

反正这玩意基于英伟达的Optimus技术,它的优势在于更好的发挥性能和更多的可选操作。

而在切换模式上需要注意:

独显输出和混合输出两种模式可以直接切换;集显输出和混合输出两种模式可以直接切换;独显输出和集显输出两者之间相互切换需要重启,需要重启

基于上面第3点做一个说明,如果你使用奥创中心这里来切换,那么需要重启;如果进入英伟达的控制面板在Advanced Optimus里面切换则不需要重启,即下图这里:

实际这里的设置还是和奥创有联动的

所以我更喜欢进入奥创中心来调整,所以基于这种特性我一般是在混合输出和集显输出两种之间切换

集显可以满足日常的办公和游戏需求;混合满足游戏需求,并不太影响体验。

才考虑使用独显输出,这里的独显输出相当于独显直连,基于3D会更强一些。

多彩色域

幻X 2023最牛之处在于这块屏幕的可操作性,为什么呢?

如上图所示,你可以基于你的任何色彩需求和工作场景直接切换。

原生色域:基于华硕调教的色彩文件,达到最理想的色彩显示,并有上面8项可选。

其次的sRGB和DCI-P3以及Display P3可以更具场景来使用,比如看电影就用DCI-P3;并且在这些模式下同样有8项可选,你可以看到有游戏模式、设计师模式,普通浏览办公模式。

并且可以选择色温进行微调,也同时支持OSD开关:

大家都是屏幕,凭啥幻X的这个就这么多戏呢?

因为我们加钱了啊,而且华硕给这块屏幕调教的非常厉害,这个很简单,大路哥可以用红蜘蛛来测试。

下面测试基于默认的原生色域和默认的Default模式:

因为我们不知道华硕官方是基于那种模式和是否经过二次校准测试,所以下面的实测和官方宣称有一定的差异属于正常,比如首先色域方面基于P3基本是天花板级别:99%,实际官方宣称的DCI-P3为100%。

所以上面这里有一点误差,不过官方是用爱色丽校准仪调教测试的,而我用的红蜘蛛,不同的设备也会有一定的差异,而上述的值本身没有小数点,所以我个人认为是符合的。

而在色准方面ΔE≈1,如下实际平均值为:1.03

亮度方面如下图100%的亮度实际测试值为491.3尼特,和宣称的星云屏500尼特十分接近。

这个值有一定的差异属于正常的,不可能刚好500,必然是上下浮动有一定的差值。

另外华硕的色域设置页面也有校准功能,不过基于爱色丽的i1 Display Pro,所以我的红蜘蛛没法用。

所以如果你只是需要轻薄和小屏幕可以接受,那么幻X 这种13寸+很适合。

如果你是设计师,需要更大一些的屏幕那么幻16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而且幻16翻转本星云原画屏的素质更高:

基于1024背光分区,仅仅16寸啊,所以亮度达到1100尼特一点都不奇怪。

90Wh大电池加上120~140瓦独显输出可选RTX 4070顶配,重量2.2公斤也比一般的游戏本轻薄。

当然在色彩方面更为升级,且有Pantone (潘通)色彩认证。

音频方面

幻X肯定有阵列麦克风,且支持多种模式设定,如下图:

不过玩游戏我一定会戴耳机,这是习惯问题。

固态硬盘

幻X采用2230固态,仅有一个已拆卸插槽:

需要说明,这款固态读写测试时温控还非常不错

2230固态的读写能力略弱于2280长款,读取方面峰值测试和实际性能略有差异,写入基本无差异。

本次测试基于32GB大容量测试,比较接近实际使用水平,方便大家参考。

幻X总结

总得来说这款轻薄游戏本非常不错,就加个而言和幻16同显卡价格差异不大,而实际独显性能的差异也就不到20%左右的差异,作为刚性需求在于轻薄而言,这点牺牲我觉得是值得的。

不到1.2公斤的主机配合保护套键盘也就1.5公斤,但是给你的确实完完整整的游戏本水准。

从设计语言还是ROG的属性加成赋值来说,玩家国度都是诚意满满。

所以回到原点,我前面也讲了当下不大适合1年换1台新机,那么用个三五年不是问题。

从选型上来说,大路哥只推荐RTX 4060这款,除非你实在差那么点点钱:

或者,没有或者。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对于这款机器的其他使用方面有更多想问的,可以评论区留言。

最后分享个解压铰链录像的动图,不过有点大,可以到公众号文章[1]底部观看。

大部分的回答我会补充在这里,部分比较麻烦的测试我会整合到公众号[2]付费测评里面。

参考^首发公众号 https://mp.weixin.qq.com/s/3-aEqO3pY6XrrJ_dzLCfRg^人工饲养小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